录 | 足不出户赏非遗之天津“狗不理”包子制作技艺——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

哔哩哔哩   2023-07-31 20:46:40

录 | 足不出户赏非遗之天津“狗不理”包子制作技艺


【资料图】

/s/YXbF2gUlCScOPCFVvsjCqQ

天津非遗中心  2022-11-22

为进一步推动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,加强非遗知识普及,丰富数字资源,帮助广大社会公众更好地学习和了解天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本公众号“非遗名录”栏目将持续推送,让我们足不出户赏非遗。

天津“狗不理”包子制作技艺

传说在清同治八年(1869年),靠运河码头侯家后一带的刘记蒸食铺招了一个徒弟,姓高名贵友,是“狗不理”包子的创始人。那时饮食业有个规矩,新来的徒弟一律叫乳名,高贵友的乳名叫“狗子”,该店同仁及熟客均喊他“狗子”。

高贵友学徒期满便离柜出号,自己在侯家后摆包子摊。积累点资金后,于清光绪八年(1882年)自己投资经营包子铺,取名“德聚号”。

高贵友对包子进行了改革,使包子不但好吃,而且注重外观,其形状要捏出菊花项、抓髻扣。于是包子与漂亮的花卉连在一起,把进食需求与感官享受结合在一起,在面馅儿合一的简易食品制作中注重了色、香、味一体。

在经营中,高贵友为了在竞争中取胜,他的包子重量比别处大一成,价格比别处低一成,而且为了保证质量,未售出的包子决不回屉再卖,因此赢得了顾客的青睐。

由于每天吃包子的人很多,需要等候,有的顾客就问这问那,高贵友不善应答,熟一些的顾客知道他的乳名,就笑着说“狗子不理人”。这话被当时天后宫的一位道土听见了,建议高贵友:“人家说你狗子不理人——狗不理, 你不如把‘德聚号’改成‘狗不理’,又新又奇,准能招揽顾客。”高贵友接受了老道长的建议,就挂起了“狗不理”的牌子。

“狗不理”包子的创始人高贵友经营的包子摊经过摸索,调制出猪肉水馅,用半发面做皮,并在捏褶儿时,纹路清晰,状若菊花。蒸后要趁热上桌,吃到嘴里要柔软松散,满口鲜香。

在技艺的传承中,“ 狗不理”包子的制馅、和面、揉肥、擀皮、捏包、上灶等各方面均有自己独特的操作方法。例如,制馅的猪肉,要采自优质猪,肥瘦比例为3:7,并在调制中,依严格的程序,加入20余种秘方自制的调料。其中有用猪棒骨、猪尾骨、母鸡等熬制的高汤入馅儿,在搅拌中形成水馅。和面时,水温要根据季节来变化,一般情况下用温水,先拱肥,再细揉,饧面发酵后要立即使用。此时的面,不透油,有咬劲,而且光泽度好,软硬兼具。擀皮时要求达到薄厚均匀、圆、大小适当。每个包子装馅3钱左右,捏包时要求褶花均匀、整齐、美观,形似白菊待放。

“狗不理”包子制作技艺已传承百余年。在传承发展中,超越了地方小吃的概念,成为享誉全国的美食。

摘录:高艳玲

编辑:梁潇 高艳玲

初审:杨秀玲

终审:钱玲

声明:以上内容选自《天津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》。本公众号转载其他媒体内容,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,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。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,请权利人通过后台留言及时告知,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。